門票信息:35元A.免票政策:兒童身高1.3米以下免費;70周歲以上老年人、軍人、殘疾人憑有效證件免票。B.優惠政策:兒童身高1.3米以上的學生憑學生證、60至69周歲之間老人(憑身份證)購景區優惠票
以前是可以單獨的,現在規中山陵景區管轄,分東區和西區,靈谷寺在東區可以坐游3直達游3路市區線路邁皋橋8:00-16:00靈谷寺公園8:50-16:50定時班車游3路區間:白馬公園→靈谷寺公園無人售票:票價1元,空調2元;IC卡通用雅高巴士上行:邁皋橋(廣場)-華電路-邁皋橋-省中西醫結合醫院-十字街-紅山動物園東門-中北巴士公司-曹后村-新莊(北)-鎖金村-崗子村-白馬公園(太平門東)-紫金山索道-廖仲愷墓-中山植物園-明孝陵-梅花谷西門-梅花谷南門-四方城(梅花山)-美齡宮-海底世界-明孝陵東站-海底世界北站-中山陵-水榭-靈谷寺公園(共26站)下行:靈谷寺公園-水榭-中山陵-海底世界北站-明孝陵東站-海底世界-美齡宮-四方城(梅花山)-梅花谷南門-梅花谷西門-明孝陵-中山植物園-廖仲愷墓-紫金山索道-白馬公園(太平門東)-崗子村-鎖金村-新莊-曹后村-中北巴士公司-紅山動物園東門-十字街-省中西醫結合醫院-邁皋橋(共24站)
靈谷公園的景區介紹靈谷公園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,中山陵東,是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,因靈谷寺而得名靈谷公園。靈谷寺原名開善寺,南朝梁天監十三年(514)梁武帝蕭衍為葬其師寶志和尚所建。內葬名僧寶志和尚遺骨,造有志公塔,唐代更名寶公禪院,南唐改稱開善道場,北宋稱太平興國寺,明初改名蔣山寺?,F公園內的靈谷寺、原為同治六年(1867年)建的龍神廟,規模雖小,卻藏有玄奘法師頂骨,極為珍貴。古靈谷寺保留下來的還有供奉無量壽佛的無量殿,因不施寸木也無梁椽,俗稱無梁殿,民國時期改作祭堂,現辟為辛亥名人蠟像館。靈谷深松處的譚延闿墓,墓前祭臺為北京圓明園的原物。靈谷寺原來修建在紫金山獨龍阜,即現在的明孝陵所在地。明洪武十四年(1318),明太祖朱元璋為在獨龍阜建明孝陵,將寺和塔遷此,并改名靈谷寺。當時規模很大,占地500余畝,山門上書天下第一禪林,后毀于戰火?,F在的靈谷寺是1928年至1935年在原寺址建成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。建國后改名為靈谷公園,但習慣上仍稱靈谷寺。靈谷公園大門是一座三拱門的門廳,上覆綠色琉璃瓦,兩側是紅墻。中門上題靈谷勝境,兩側偏門各書松聲、泉濤。大門正南有一個長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,又稱萬工池,相傳是朱元璋調用萬名軍工挖掘而成。進大門,過雨道是無梁殿。無梁殿東有靈谷寺,寺內大雄寶殿供如來佛;大道覺堂供玄奘法師靈骨;觀音寶閣供觀音菩薩;還有藏經樓、彌勒殿、祖堂等建筑。寺門對面是一座帶頂的黃色照壁。寺東有座品質碑,碑高約5米,上刻靈谷深松四字。再向東過小橋是座五楹的古建筑名流觴廳,現為涉外餐廳。